没有网络,电脑还能做什么?

在北京首都机场,你可以使用中国移动的WiFi服务,但是前提是必须成为全球通客户。对于我这种“动感”人士来说,基本上不可能在这里享受到互联网的便利。尽管我随身带着的Eee PC搭载了WiFi模块,我还是不能连上网络。本来这算不上什么事的,但我一个星期之前偏偏被困在机场享受着《The Terminal》中Tom Hanks的待遇,有些事情也就慢慢变成了事情。

有个问题就出现了。如果没有网络,电脑还能做什么?

回想一下,在1995年的时候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PC机,大致的配置如下:CPU是80386、主频为33MHz、内存1MB、硬盘270MB。那会儿别说什么互联网了,连个光盘驱动器都没有,资源的匮乏程度可见一斑。但那会儿很快乐呀,用五寸软盘去交流软件,用三寸软盘去交流游戏。这些交换来的资源,虽然只有1MB左右的数据量,但每次都会让我陶醉很长时间。

套用一句高中时期学到的话,说”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”,转眼间十二年就在我的生命中灰飞烟灭了,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的第八个年头。我现在用的电话就有一个主频为201MHz的CPU和一张1GB的存储卡(可以看作硬盘:),性能比十二年前的电脑要厉害很多倍,更不要说现在正在用的这台Eee PC和办公室里的台式机了。

对我来说,这样的高配置带来了什么?机器的性能更高了,处理数据的速度更快,存储的空间也更大。可是月亮的另外一面往往被忽视,我可以看到以前用三张三寸软盘就能装下DOS,如今的操作系统则至少需要一张CD。当然,这么比较也许有点不公平,但你去看Windows吧,我清楚地记得Windows 95需要22张软盘,而现在市面上发售的Windows Vista就是一张DVD。

1999年接触互联网之后,信息来得更容易了。以前需要通过购买光盘才能得到的数据(包括电子书、软件等等),现在只要去网络上直接下载了。那会儿还没有使用Google,我常用的是一个TXT文件,这就是我的收藏夹,呵呵。

当信息来得越来越方便,我也越来越不珍惜。我的快乐需要更多数据来支持。1995年,我的快乐来自于一款名叫《轩辕剑外传:枫之舞》的游戏,它的容量大约是30MB。2007年,我的快乐来自于一支容量为80GB的iPod。1996年,我第一次在电脑上看VCD。2007年,我看的是DVD Rip,而且已经琢磨着什么时候看1080p的高清电影。

所以那天下午的时候没有互联网,我都不知道应该做什么。

有人问我说“长大后,是不是乐趣就更少了?”我回答说,那是因为欲望也在增加。

留意:原作者与原文地址已经找不到了。

相关:
译言网 断网了,你还能用电脑做什么? http://article.yeeyan.org/view/90729/131168
ItBuLu’s Blog 没有网络,我们还能做什么? http://www.itbulu.com/blog/116.html